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生活污水也隨之增多。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2014年,我國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達3.64億噸/年,占全國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的16.5%。生活污水產生于城市各種類型的工業生產過程中,主要成分包括COD、NH3-N、TP和TDS等物質。其中COD為1197.3 mg/L~1364.8 mg/L之間,TN為112.2 mg/L~137.7 mg/L之間,TDS為245.8 mg/L~742.5 mg/L之間。其中TN主要來源于工業企業排放廢水以及農業面源污染排放污水;TN主要來源于居民生活排放污水;TDS主要來源于餐飲行業排放污水以及畜禽養殖廢水等。
厭氧
厭氧工藝又叫好氧處理工藝,厭氧工藝是生物處理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處理工藝,其優點是處理效率高,工藝操作簡單。但是厭氧處理易產生污泥膨脹、設備投資較大,影響了厭氧工藝在實際中的應用和推廣。隨著環保要求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廢水處理逐漸受到人們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重視。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目前,厭氧工藝在城市生活污水中應用得較為廣泛。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簡單、能耗低、設備投資少等優點。但其缺點是污泥膨脹,有機物耗竭及污泥膨脹后污泥濃度較低不利于污水治理或污泥減量化,影響工藝效果和正常運行;對各種厭氧反應器而言所需曝氣池的數量較多且占地面積大;此外,所需生化反應器體積大且成本高。
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通過對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來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與傳統沉淀池相比,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效率高,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同時還可以減少污泥量;對于重金屬離子濃度較高、難降解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有機廢水來說,是一個經濟有效的處理方法;而對于氨氮含量較低的磷酸鹽廢液來說,是一種高效節能的處理方法。人工濕地一般應用于高濃度的城鎮污水處理。
一般以生物過濾、膜分離技術為核心工藝。濕地上安裝有曝氣系統等人工填料、過濾器、沉砂池及植物根。廢水經生物膜分離系統時會出現缺氧、好氧及厭氧階段,同時有一部分污物則進入濕地系統被微生物分解轉化成無害物質產生沉淀和去除功能;濕地內植物經過不斷生長繁殖使整個處理過程成為一個生態平衡過程,污水中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生化處理
生化處理的一種,污水中的有機物經過細菌的分解之后得到有機物,微生物利用有機物進行代謝作用形成無機物。常用的生化處理工藝包括厭氧)生物處理(OSBR)、好氧)生物處理(UASB)、混凝和膜生物反應器(MBR)。厭氧生物處理的優點是生化過程中耗氧量低、處理效果穩定、水質波動小、污泥膨脹小和占地面積小等。混凝和膜生物反應器雖然對生物量相對固定,但對有機污染物去除率都比較好。好氧生物反應器具有曝氣效率高、泥齡短(40 d)(BOD5/COD=3-7)、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無明顯變化等優點。但是由于污泥膨脹大而不能自動調節濃度或必須用外排污泥濃縮時產生大量污泥外溢問題(如污泥濃縮液外溢影響環境),使得好氧混凝和膜生物反應器在處理生活雨水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如成本高、操作復雜等)。